|
拼音 lì 注音 ㄌㄧˋ 部首 止 部外 12总笔画 16 统一码 6B77笔顺 1331234312342121 |
歷 笔画顺序
















歷 详细解释
1. 经历;经过。 1 指时间上的。 2 指空间上的。
既历三纪,世变风移。 《书·毕命》
殷周之王,乃繇𫧯稷,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 《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三国 魏·曹植·《杂诗》之三
方夏历旬不雨,则众川之涸,可立而须。 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循循诱之,历久不渝。 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
应龙何画?河海何历?注 《楚辞·天问》
宫馆所历,百有余区。 汉·班固·《西都赋》
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
集旅布嵌谷,驱马历层涧。 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
则吴必先历齐,毕济北,招燕赵而总之。 《资治通鉴·汉景帝三年》
2. 行;游历。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桊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注 《战国策·秦策一》
犹嫌山在眼,不得著脚历。 唐·韩愈·《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
〔李筌〕常历名山,博采方术。 前蜀·杜光庭·《李筌》
〔张三丰〕乃入蜀,抵秦,居武当,游襄邓,往来长安,历陇、岷、甘肃。 明·黄瑜·《双槐岁钞·东海二仙》
3. 越过。
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 《孟子·离娄下》
夫人之情有六机:抒其所欲则喜,不抒其所能则怨;以自伐历之则恶,以谦损下之则悦。 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八观》
万卷似无书,三山如历块。 前蜀·贯休·《上孙使君》诗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
4. 遭逢;经受。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注 《楚辞·离骚》
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涂;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 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
晋氏浸弱,宋历威夷,礼经旧典,寂寥无记。 南朝 梁·陆硾·《石阙铭》
5. 依照次序。
〔季冬之月〕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注 《礼记·月令》
历选列辟,以迄于秦。 汉·司马相如·《封禅文》
嫂流离,历诉于州及提刑转运使。 宋·苏舜钦·《太子太保韩公行状》
6. 谓先后担任各种官职。 1 亦指担任。
历郡列掾、州从事,所在职办。 《后汉书·盖延传》
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 唐·韩愈·《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王若虚〕承安二年经年进士,历管城、门山二县令。 清·吴焯·《滹南遗老集跋》
准生匡,匡生达,永嘉南迁,为丞相掾,历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 《陈书·高祖纪上》
核其真伪,辨其臧否,考其功效,然后进之退之,未必历其职者皆须进用,不可复退也。 宋·司马光·《论财利疏》
定一后迁户部主事,历山海兵备副使,谦爻皆吉,不益验与? 明·李中馥·《原李耳载·谦吉明征》
7. 多;曾经多次。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 《书·舜典》
先零东羌历载为患。 《后汉书·段颎传》
选于吏部,亟以科进。历临大邑,惟政有声。 唐·韩愈·《祭故陕府李司马文》
维历忤大奸,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终始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 宋·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8. 尽;遍。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 《书·盘庚下》
于是相与结侣,携手俱游,求贤索友,历于西州。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
〔宋兗〕问寺主僧曰:“上人塔上铎皆知所自乎?”曰:“不能知之。”曰:“某闻有一是近制,某请一人循铃索历扣以辨之,可乎?”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
填词一道,非特文人工此者足以成名,即前代帝王,亦有以本朝词曲擅长,遂能不泯其国事者,请历言之。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就是庄生自己,不也在《天下篇》里,历举了别人的缺失,以他的“无是非”轻了一切“有所是非”的言行吗?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
9. 长久。
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注 《书·召诰》
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注 《书·君奭》
10. 发出;流露。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注 《楚辞·九章·抽思》
躬耕著书,不接世故,当日之事,绝不历于齿牙之间。 宋·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
11. 审视;察看。
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 汉·班彪·《王命论》
12. 选择。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楚辞·离骚》
于是历吉日以斋戒。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13. 犹离。分别。 1 见《读书杂志·墨子二》。
历离日月星辰。注 《大戴礼记·五帝德》
14. 清楚。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晋·左思·《娇女诗》
边陲之急慢,粮草之虚实……历然在目,朗然在心。 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书》
15. 稀疏。
赤垆历强肥,五种无不宜。注 《管子·地员》
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 《后汉书·列女传·王霸妻》
16. 乱;紊乱。 1 引申为扰乱;触犯。
历者狱之所由生也。注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将俨然作矜庄之色,深言直谏,上以拂人主之邪,下以损百姓之害,则忤于邪主之心,历于衰世之法。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
立历天之旗,曳捎星之旃。注 《文选·扬雄〈羽猎赋〉》
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17. 炼。
乃造灵庙,以休厥神。于是好道之俦,自远来集,或弦歌以咏太一,或谈思以历丹田。 汉·蔡邕·《王子乔碑》
18. “手歷”或“歷頭”的省称。宋代的一种赋税凭证。 1 参见“歷頭”。
先是元鼎印给手历,遍给亭户,令赍历就称下支钱,至是复令浙东行之。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二年》
19. 同“曆”。 1 历法。 2 历数;气数。 3 指善于历算的人。 4 指记载年月日节气的书册。如:日历;天文历。
君子以治历明时。 《易·革》
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 《淮南子·本经》
咸通中,有治历者工言祸福。 《新唐书·豆卢瑑传》
守敬治历,首重测日。 清·王锡阐·《晓庵新法·自序》
陶唐既谢,天历在虞。 晋·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庄子·齐物论》
20. “靂”的古字。
震,劈历振物者。注 《说文·雨部》
夫雷电、霞虹、辟历、夜明者,阳气之动者也,春夏则发,秋冬则藏。 《汉书·天文志》
辟历数发,殆刑诛繁多之所生也。 《后汉书·蔡邕传》
21. 通“瀝”。清酒。
凡宰祭与郁人受斝历而皆饮之。注 《周礼·夏官·量人》
22. 通“櫪”。 1 拶指。古代刑罚。参见“歷指”。 2 马厩。
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注 《汉书·李寻传》
虽有景公之位,伏历千驷,臣不贪也。注 《汉书·梅福传》
青烟傍起,历马长鸣。 晋·潘岳·《马汧督诔》
23. 通“㽁”。古炊器。
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注 《史记·滑稽列传》
又以历遗公卿。注 《汉书·王莽传下》
歷 组词
常用词组
歷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li˥˧ 唐代读音 *lek韩语罗马 LYEK现代韩语 력 역越南语 lịch
客家话 [梅县腔] lak8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陆丰腔] lit8 [客英字典] let8 lit8 lak8 [海陆腔] lit8 [宝安腔] let8 lit8 [沙头角腔] liak8 lak8 liet8粤语 lik6潮州话 lêh8 (lêh)
近代音 來母 齊微韻 入聲作去聲 立小空;中古音 來母 錫韻 入聲 靂小韻 郎擊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錫部 ;王力系统:來母 錫部 ;
歷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楷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