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fěi kū 注音 ㄈㄟˇ ㄎㄨ 部首 月 部外 5总笔画 9 统一码 670F笔顺 351152252 |
朏 笔画顺序









朏 基本解释
(1)名: 新月开始发光,是农历每月初三的月相,古又作初三的代称。
(2)动: 星、月出现或升起。
朏 详细解释
1. 新月初现貌。 1 亦泛指星月出现或升起。
三月,惟丙午朏。注 《书·召诰》
夕而成光则谓之“朏”。朏或以二日,或以三日。 《新唐书·历志三上》
临星朏兮树暗,看日烁兮霞浅。 南朝 梁·江淹·《爱远山》诗
月朏星欲堕,老乌啼不休。 清·王士禛·《杂谣》之二
2. 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因用以纪日,为初三日的代称。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注 《书·毕命》
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 《汉书·律历志下》
俗尚娱遨,二月朏出野祀,四月望日游林,七月七日祀生祖,十月望日王始出游,至岁尽止。 《新唐书·西域传上·焉耆国》
嘉定五年三月朏,越明日,朝请大夫直龙图阁沈公卒。 宋·叶适·《朝请大夫龙图阁致仕沈公墓志铭》
朔、望、朏、霸,纪于月者也。 清·戴震·《迎日推策记》
3. 谓天刚发亮。参见“朏明”“朏朏”。
4. 聚积貌。参见“朏朏”。
5. 同“茁”。参见“朏壯”。
朏 组词
常用词组
朏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fei˨˩˦; kʰu˥ 日语读音 MIKAZUKI KURAI OROKA越南语 xoét
客家话 [客英字典] fui3 [海陆腔] fui5 [台湾四县腔] fi5粤语 fei2
近代音 中古音 敷母 尾韻 上聲 斐小韻 敷尾切 三等 合口;滂母 海韻 上聲 俖小韻 普乃切 一等 開口;溪母 沒韻 入聲 窟小韻 苦骨切 一等 合口;滂母 隊韻 去聲 配小韻 滂佩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沒部 ;王力系统:滂母 物部 ;
朏 字源字形
金文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