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jiǎ 注音 ㄐㄧㄚˇ 部首 斗 部外 8总笔画 12 基本区 659D笔顺 251251454412 |
斝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08 18:55:08
笔画顺序












斝 基本解释
(1)名: 古代盛酒器,圆口,三足,两柱,有把手,青铜制成。
斝 详细解释
1. 亦作“斚”。古代青铜制贮酒器。有鋬(把手)、两柱、三足、圆口,上有纹饰,供盛酒与温酒用。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后借指酒杯、茶杯。
或献或酢,洗爵奠斝。注 《诗·大雅·行苇》
𬪨斝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 《礼记·礼运》
琼斝既饰,绣簋以陈。 南朝 梁·江淹·《飨神歌》
分雁鹜之稻粱,沾玉斝之余沥。 南朝 梁·刘孝标·《广绝交论》
奉斝陈词,言兴涕𫕥。 前蜀·杜光庭·《晋公后土醮词》
〔宝玉〕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傍边有一耳,杯上镌着“𤫫匏斝”三个隶字。 《红楼梦》第四一回
斝 组词
常用词组
寿斝铜斝斝彝罇斝玉斝盏斝觞斝斝耳彝斝进斝杯斝罍斝翠斝清斝醆斝樽斝侑斝琼斝瑶斝金斝飞觥献斝走斝飞觞
斝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iĄ˨˩˦ 日语读音 UTSUWA韩语罗马 KA现代韩语 가
客家话 [梅县腔] ga5 [海陆腔] ga5 [客英字典] ga5 [台湾四县腔] ga5粤语 gaa2潮州话 gia2
近代音 見母 家麻韻 上聲 賈小空;中古音 見母 馬韻 上聲 檟小韻 古疋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模部 ;王力系统:見母 魚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斝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楷書 |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䑝
斚
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