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zhēn 注音 ㄓㄣ 部首 斗 部外 9总笔画 13 统一码 659F笔顺 1221113454412 |
斟 笔画顺序













斟 基本解释
(1)动: 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等)。
例句: 他在院子里自, 斟, 自饮,自得其乐。
(2)动: 仔细考虑;反复推敲。
例词: 字斟句酌, 斟酌
斟 详细解释
1. 用勺、瓢等舀取。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注 《吕氏春秋·任数》
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而任重如坚石,则不可以剖而以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 唐·顾况·《游子吟》
2. 用壶倒酒或茶水。
玉斝满斟情未已,促坐王孙公子醉。 前蜀·魏承班·《玉楼春》词
兰香袭,斟绿醑长鲸吸。 明·陈所闻·《画眉序·闰九日登雨花台》套曲
于是她笑着,赶快跟客人斟上水。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
3. 羹勺。亦指羹汁。
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注 《史记·张仪列传》
4. 调治。参见“斟雉”。
5. 推敲;考虑。
斟《洪范》,酌典宪,观所恒,通其变。 晋·左思·《魏都赋》
须多料,当细斟,奈天时今还未临。 明·梁辰鱼·《浣纱记·定计》
青年和老人再三斟字酌句。 徐迟·《牡丹》二
6. 收益增多或病情好转。
斟,益也。南楚凡相益而又少谓之不斟。凡病少愈而加剧亦谓之不斟,或谓之何斟。 《方言》第三
书来肯附铜鱼使,记我今年病不斟。注 宋·吕本中·《次曾吉父兰溪绝句》之三
7. 古国名。
斟,故国,禹后。 《汉书·地理志上》
相逢炎月亦萧森,来处家乡是古斟。注 清·先著·《赠海云子》诗
8. 姓。
斟姓无后。注 《国语·郑语》
斟 组词
常用词组
斟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ən˥ 唐代读音 jim日语读音 KUMU KUMIKAWASU韩语罗马 CIM现代韩语 짐越南语 châm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zim1 [沙头角腔] zim1 [客英字典] zhim1 [台湾四县腔] tsiim1 [梅县腔] zhim1 [陆丰腔] zim1 [海陆腔] zhim1 [宝安腔] zim1 [东莞腔] zim1粤语 zam1
近代音 照母 侵尋韻 平聲陰 針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侵韻 平聲 斟小韻 職深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覃部 ;王力系统:章母 侵部 ;
斟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