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kuài 注音 ㄎㄨㄞˋ 部首 方 部外 15总笔画 19 统一码 65DD笔顺 4153313412524312511 |
旝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09 11:49:04
笔画顺序



















旝 详细解释
1. 古代作战时用的一种令旗。
旝动而鼓。注 《左传·桓公五年》
旃旝掺其如林,错五色以摛光。 《后汉书·马融传》
旗旝首涂,则八表响震。 《宋书·武帝纪中》
予将简西行之锐,转旝东征。 《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
2. 古代作战时用的一种发石器械。
旝,一曰建大木,置石其上,发以机,以追(槌)敌也。 《说文·偃部》
一鼓则寇骑云彻,旝动则敌车雾消。 《太平御览》卷三三七引南朝梁沈约《宋侍中赵伦碑》
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壤,矢旝交发,叛者走。 《新唐书·王式传》
又为大旝连弩,自是南诏惮之。 又《南蛮传·南诏》
旝 组词
常用词组
翔旝矢旝云旝旌旝连旝旗旝
旝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kʰuai˥˧
客家话 [客英字典] kwai5 [海陆腔] kwai5 [梅县腔] kwai5 [台湾四县腔] kwai5粤语 kui2潮州话 guai3
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泰韻 去聲 儈小韻 古外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曷部 ;王力系统:見母 月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旝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金文 | 說文 | 楷書 |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