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yē 注音 ㄧㄝ 部首 日 部外 9总笔画 13 统一码 668D笔顺 2511251135345 |
暍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11 06:25:26
笔画顺序













暍 基本解释
(1)动: 中(zhòng)暑。
暍 详细解释
1. 中暑;伤暑。
夏服君事不及暍,冬服君事不及冻,是故年谷顺成。 《大戴礼记·千乘》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注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
当夏五六月,赤日流金,道多病暍者,仲涵设汤茗济之。 明·宋濂·《郑仲涵墓志铭》
2. 暑热;热。
气暍肠胃融,汗湿衣裳污。注 唐·杜甫·《雷》诗
岁交热化,不雨不旸,昼晦夜暍,而风气不行,遂生𧉺。 明·徐东启·《农政全书》卷二
3. 通“褐”。
日曝书,令书色暍。热卷,生虫弥速;阴雨润气,尤须避之。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
暍 组词
常用词组
暍死病暍燠暍寒暍瘴暍中暍热暍暍困救暍暍人烦暍暍疾解暍扇暍暍暍暍暑渴暍暑暍宛暍炎暍槁苏暍醒
暍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ɛ˥ 日语读音 ATSUSAATARI
客家话 [梅县腔] jat7 [台湾四县腔] giet7 hot7 [客英字典] jet7 [海陆腔] giet7 hot7粤语 hot3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月韻 入聲 謁小韻 於歇切 三等 開口;曉母 曷韻 入聲 䫘小韻 許葛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曷部 ;王力系统:影母 月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暍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 楷書 |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㬞
㷎
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