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yán 注音 ㄧㄢˊ 部首 山 部外 19总笔画 22 基本区 5DD6笔顺 2522512511351221113134 |
巖 笔画顺序























巖 详细解释
1. 崖岸。山或高地的边。
潜处乎深岩。注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凌坚冰,犯严渊,探岩排崎,薄索蛟螭。注 《文选·扬雄〈羽猎赋〉》
迟客登高阁,题诗绕翠嵒。注 前蜀·韦庄·《李氏小池亭》诗
碧瓮为潭立涎石,直疑嵓底藏蛟龙。注 宋·梅尧臣·《慈氏院假山》诗
谷帘水,在庐山,被嵓而下三十派,其广七十尺。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三
2. 山峰。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楚辞·天问》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南朝 宋·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3. 石窟;洞穴。
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注 《庄子·在宥》
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 唐·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诗之一
石如麒麟岩作室,秋苔漫坛净于漆。 五代·齐己·《赠岩居僧》诗
其上更见石崖攒舞,环玦东向,其下则中空成岩,容数百人。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4. 险要。参见“巖邑”、“巖阻”。
5. 高。
岩,高也。 《广雅·释诂四》
山嵎嵎以嵓立兮,水汩汩以漂激。注 唐·柳宗元·《梦归赋》
岩眉淡扫月初三,亸乌云斜坠金簪。 元·刘庭信·《寨儿令·戒嫖荡》曲
上之岩也,天高以覆耶?下之丰也,地载以厚耶? 明·徐渭·《高皇帝像赞》
6. 高廊。
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女闻吾言乎?” 《战国策·齐策六》
步檐谓之廊,峻廊谓之岩。 宋·李诫·《营造法式·檐》
7. 岩石。构成地壳的石头。详“巖石”。
8. 古地名傅巖的略称。详“巖野”。
巖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Ąn˧˥ 唐代读音 *ngam日语读音 KEWASHII IWAO IWA韩语罗马 AM EM现代韩语 암越南语 nham
客家话 [陆丰腔] ngam3 [客英字典] ngam2 [宝安腔] ngam2 [梅县腔] ngam2 [海陆腔] ngam2 [客语拼音字汇] ngam2粤语 ngaam4
近代音 影母 監鹹韻 平聲陽 巖小空;中古音 疑母 銜韻 平聲 巖小韻 五銜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添部 ;王力系统:疑母 談部 ;
巖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