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lí 注音 ㄌㄧˊ 部首 氵 部外 18总笔画 21 基本区 7055笔顺 441413452255432411121 |
灕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10-14 00:58:25
笔画顺序






















灕 详细解释
1. 水渗流貌。
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注 《战国策·东周策》
2. 下落貌。
山桃海棠落皆半,东皇漓然下春霰。 清·龚自珍·《京师春尽夕大雨书怀晓起柬比邻李太守吴舍人》诗
3. 下垂貌。参见“灕虖”。
4. 见“灕灕”。
5. 水名。 1 在今甘肃省境内,通称大夏河。 2 即漓江。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河水又东,与漓水合。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
漓水与湘水,出一山而分源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漓水》
远触苍梧瘴,初乘漓水槎。 明·袁帙·《自柳至平乐道中书事》诗
灕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li˧˥ 日语读音 SHIMIKOMU
客家话 [梅县腔] li2粤语 lei4潮州话 罗衣5(离)
近代音 中古音 來母 支韻 平聲 離小韻 吕支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歌部 ;王力系统:來母 歌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灕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CHN
TPE
HKG
异体字
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