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kōu 注音 ㄎㄡ 部首 弓 部外 11总笔画 14 统一码 5F44笔顺 51512512512515 |
彄 笔画顺序














彄 详细解释
1. 弓弩两端系弦处。 1 借指弓弦。 2 亦借指弓。
𫸩,弓弩专,弦所居也。注 《说文·弓部》
鲜卑收迹,烽燧不举,视事三年,马不带鈌,弓不受𫸩,是用镂石,作兹钲钺。 汉·蔡邕·《黄钺铭》
顾不得寒沙漠漠点征裘。那边月似𫸩,那边风似矛,又何曾禁受? 明·汪廷讷·《种玉记·往边》
方从计吏闲赍素,更倚元戎学挽𫸩。 清·周亮工·《夜登杭州城楼有感》诗之二
2. 环状之物。 1 古代射手戴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以象骨制成,俗称扳指。 2 笔帽;笔套。 3 戒指、手镯之类饰物。 4 犹套子。
弓弩矢箙矰弋抉拾注 《周礼·夏官·缮人》
右佩玦捍管注 《礼记·内则》
《夏官·缮人》“抉拾”注云: 《诗》家说或谓“抉”为引弦𫸩也。桂氏曰: 𫸩,管弦者也。笔管亦谓之𫸩。《内则》注: 管,笔𫸩。又《诗》笺云: 韘所以𫸩沓手指。案,𫸩沓者,冒其上也,与笔管之意相似。 清·王筠·《说文句读·弓部》
纤纤素手束金𫸩,绿水倾落玉搔头。 明·孙临·《江南曲》
琅琊费县民家恒患失物,谓是偷者,每以扃钥为意。常周行宅内,后果见篱一穿穴,可容人臂,甚滑泽,有踪迹。乃作绳𫸩,放穿穴口。夜中忽闻有摆扑声,往掩得一髻,长三尺许。 南朝 宋·刘敬叔·《异苑》卷八
虏以钩车钩垣楼,城内系以𫸩𫄠,数百人叫唤引之,车不能退。 《宋书·臧质传》
3. 犹搂抱。 1 亦谓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
巫娘子怀着一天愤气,故意不行推拒,也将两手紧紧𫸩着,只当是抱住他。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纤腰一𫸩,宫鞋半兜,相逢谩道人依旧。 明·杨慎·《黄莺儿·美人》曲之六
4. 抠;用手挖。
以瓦抠者巧注 《列子·黄帝》
《说文》:“羁区,臧匿也。”或借𫸩、抠为之。春秋鲁公子𫸩字子臧是也。引申为探臧。《列子·黄帝篇》“以瓦抠者巧,以黄金抠者惛”,殷敬顺曰:“抠,探也。”……广信谓隐度探索为𫸩,凡此皆本“区”字也。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
彄 组词
常用词组
彄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kʰou˥ 日语读音 YUHAZU YUGAKE
客家话 [客英字典] keu1 [台湾四县腔] kieu1 [梅县腔] keu1 keu2 [海陆腔] kieu1 [宝安腔] kiu1粤语 kau1
近代音 中古音 溪母 侯韻 平聲 彄小韻 恪侯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侯部 ;王力系统:溪母 侯部 ;
彄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