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hé 注音 ㄏㄜˊ 部首 皿 部外 5总笔画 10 基本区 76C9笔顺 3123425221 |
盉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11-25 20:12:46
笔画顺序










盉 基本解释
(1)名: 古代用来调和酒的器皿,形似壶,腹大口小,多为三足,上有盖,铜制。
盉 详细解释
1. 古代酒器。青铜制。大腹敛口、前有长流,后有鋬,有盖,下多为三足。盛行于殷代及西周初期。
和乃和水于酒之器,所以节酒之厚薄者也。 王国维·《说和》
金文“和”从禾者,乃像意兼谐声。故如《季良父和》,字像以手持麦秆以吸酒。 郭沫若·《长安县张家坡铜器群铭文汇释》
2. 调味。后通作“和”。
刍豢稻粱,王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注 《荀子·礼论》
盉 组词
常用词组
凤盉调盉虢季盉
盉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xɤ˧˥ 日语读音 TOTONOERU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wo1 [客英字典] fo3 fo5 [海陆腔] wo1 [梅县腔] fo2粤语 wo4 wo6
近代音 中古音 匣母 戈韻 平聲 和小韻 戶戈切 一等 合口;匣母 戈韻 平聲 和小韻 胡臥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歌部 ;王力系统:匣母 歌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盉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 金文 | 說文 | 楷書 |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CHN
TPE
HKG
异体字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