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zhēng 注音 ㄓㄥ 部首 灬 部外 6总笔画 10 基本区 70DD笔顺 5253414444 |
烝 笔画顺序










烝 基本解释
(1)形: 众多。
例词: 烝民
(2)名: 古代冬祭名。
例词: 烝尝
烝 详细解释
1. 古代指冬祭。 1 亦泛指祭祀。
戊辰,王在新邑,蒸祭岁。 《书·洛诰》
宗庙所以岁四祭何……冬曰蒸者,蒸之为言众也,冬之物成者众。 汉·班固·《白虎通·宗庙》
社而赋事,蒸而献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
2. 升,指古代祭祀或宴飨时以牲体置于俎上。
原襄公相礼。淆蒸。注 《左传·宣公十六年》
晋侯使随会聘于周,定王享之肴蒸。注 《国语·周语中》
3. 进。 1 进献。 2 召之前来。
为酒为醴,蒸畀祖妣。注 《诗·周颂·丰年》
攸介攸止,蒸我髦士。注 《诗·小雅·甫田》
髦士,非科举所谓士也;誉之所不加,蒸之所不及,科举蔽之也。 宋·叶适·《李仲举墓志铭》
4. 用蒸汽加热。后作“蒸”。
释之叟叟,蒸之浮浮。注 《诗·大雅·生民》
炙鸹蒸凫,煔鹑陈只。 《楚辞·招魂》
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
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姜液,蒸之使十裂。 宋·苏轼·《东坡酒经》
5. 熏蒸。
逮夏,下润湿,上熏蒸。 《墨子·节用中》
青骊结驷兮齐千乘,悬火延起兮玄颜蒸。注 《楚辞·招魂》
6. 指气体上升。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注 《国语·周语上》
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汉·王充·《论衡·自然》
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瘴疠蒸。 唐·韩愈·《永贞行》
云蒸作雾楷,火灭潠雨巴。注 宋·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
7. 久;长久。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蒸也无戎。注 《诗·小雅·常棣》
吾衰三百年,刑天蒸舞干。 章炳麟·《董逃歌》
8. 众;众多。参见“烝人”、“烝民”。
9. 国君;君王。
夷、微、卢蒸,三亳坂尹。注 《书·立政》
结荣茝兮逶逝,将去蒸兮远游。注 《楚辞·王褒〈九怀·危俊〉》
蒸,众也。谓御众之君也。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总说·后皇蒸辟君主》
10. 孝德。
闻母氏疾病,孝蒸内发。 《隶释·汉高阳令杨著碑》
11. 美。赞颂之辞。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蒸哉!注 《诗·大雅·文王有声》
蒸哉我皇,固天诞圣。 南朝 宋·王韶之·《宋四厢乐歌·殿前登歌》
12. 下淫上。指与母辈通奸。
卫宣公蒸于夷姜。注 《左传·桓公十六年》
敏之韶秀自喜,蒸于荣国,挟所爱,佻横多过失。 《新唐书·外戚传·武士彟》
贵家一佣奴……诬主人帷薄不修,缕述其下蒸上报状。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
13. 细柴。 1 参见“烝薪”。
春发枯槁,夏发叶荣,秋发实,冬发薪蒸,以匡穷困。注 《逸周书·大聚》
烝 组词
常用词组
烝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əŋ˥ 唐代读音 jiəng日语读音 MUSU MOROMORO韩语罗马 CUNG现代韩语 증越南语 chưng
客家话 [海陆腔]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宝安腔] zin1 [客英字典]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梅县腔] zhin1 [陆丰腔] zhin1粤语 zing1
近代音 照母 庚青韻 平聲陰 征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蒸韻 平聲 蒸小韻 煑仍切 三等 開口;照章母 證韻 去聲 證小韻 諸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登部 ;王力系统:章母 蒸部 ;
烝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