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bàng pǒu bèi bēi 注音 ㄅㄤˋ ㄆㄡˇ ㄅㄟˋ ㄅㄟ 部首 木 部外 8总笔画 12 基本区 68D3笔顺 123441431251 |
棓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18 02:59:59
笔画顺序












棓 基本解释
(1)同“: ”,棍子。
棓 详细解释
1. 农具名。即连枷。
佥,自关而西谓之棓。注 《方言》第五
按: 《天官书》棓亦作柈及棒,又连枷也,见《玉篇》。此棓杖之棓,其字从木、咅,非止于击禾;又以铁为之,短兵之利便也。 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连枷》
2. 通“棒”。棍棒。
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注 《淮南子·诠言》
常为先锋,以巨棓笞斗,贼值,类崩溃。 《新唐书·李嗣业传》
果见火光入农家,以大棓击之,火焰散乱,有声如驰。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旱魃》
3. 用杖击。
大夫种为越王垦草创邑,辟地殖谷……勾践终棓而杀之。 《战国策·秦策三》
棓 组词
常用词组
白棓棓击枪棓巨棓棓喝棓枪铁棓桃棓棓酸
棓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pɑŋ˥˧; pʰou˨˩˦; pei˥˧; pei˥ 日语读音 TSUE HUMIITA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pi5 poi5 [客英字典] pui5 [海陆腔] pui5 poi5粤语 bui4 paang5
近代音 中古音 並母 灰韻 平聲 裴小韻 薄回切 一等 合口;奉母 尤韻 平聲 浮小韻 縛謀切 三等 開口;並母 講韻 上聲 㭋小韻 步項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咍部 ;並母 東部 ;王力系统:並母 之部 ;並母 東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棓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 隸書 | 楷書 |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杯
棒
㯁
𣘙
𤗏
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