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yè 注音 ㄧㄝˋ 部首 木 部外 9总笔画 13 基本区 696D笔顺 2243143111234 |
業 笔画顺序













業 详细解释
1. 版;大版。 1 古代覆在悬挂钟、鼓等乐器架横木上的装饰物,刻如锯齿形,涂以白色。 2 筑墙版。 3 古代书册之版。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注 《诗·周颂·有瞽》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注 《大雅·灵台》
洪钟万钧,猛虡僙僙。负笋业而余怒,乃奋翅而腾骧。注 《文选·张衡〈西京赋〉》
业者,簨簴大版,今学不教乐,于义无当。 《新唐书·归崇敬传》
朱子居丧好读书,人讥之,以为“大功废业”。朱子曰:“业,大板也。废业者谓不听乐之谓,非不读书也。” 清·袁枚·《随园随笔·司业之讹》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注 《尔雅·释器》
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注 《礼记·曲礼上》
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亦谓之业。郑训业为篇卷,以今证古也。 清·宋翔凤·《过庭录·管子识误》
至弟子之言习业、请业,皆谓书所问于版,以备遗忘。盖弟子之有业版,犹人臣之有笏。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周颂·有瞽》
2. 学业。
交(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孟子·告子下》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 《史记·太史公自序》
近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然其人家贫多事,未能卒其业。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
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诗
盼奴与太学生赵不敏甚洽,久之,不敏日益贫,盼奴周给之,使笃于业。 清·徐士銮·《宋艳·驳辨》
3. 基业;功业。
盛德大业,至矣哉!注 《易·系辞上》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孟子·梁惠王下》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 《史记·商君列传》
业成志树来颀颀,我当为子言天扉。 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
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当此每从容。 宋·王安石·《张良》诗
4. 家业;产业。
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注 《韩非子·六反》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开封卓越豪纵,不治资业,喜酒色狗马。 唐·韩愈·《四门博士周况妻韩氏墓志铭》
南瞰峡中马家园,即前日闪太史宴余其中者,昔为马业,今售闪氏矣。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
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 陈衍·《辽诗纪事·时谚》
5. 事务;职业。
是故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注 《左传·昭公十三年》
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其上。 《国语·周语上》
百官不因则业不进,故群臣为之用。注 《韩非子·孤愤》
夫出家者,有二业焉,一则习定,二乃诵经。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 《儒林外史》第二回
6. 成业;使之立业或乐业。
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注 《战国策·齐策四》
故民者,业之即不争,理得则不怨。 汉·公孙弘·《对贤良文学策》
如出数年治河之费,以业所徙之民……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 《汉书·沟洫志》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某闻古者极治之时,君臣尽道以业天下之民。 宋·王安石·《上相府书》
7. 以……为业;从事于。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汉士兴伐胡,唐军业诛镇。 宋·叶适·《送赵景明知江陵县》诗
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攜一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
8. 创始、开始。
〔景公〕于是令玩好不御,公市不豫,宫室不饰,业土不成,止役轻税,上下行之,而百姓相亲。注 《晏子春秋·问上十一》
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注 《孟子·尽心下》
秦失其道,豪桀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 《史记·太史公自序》
〔援〕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 《后汉书·马援传》
9. 继;继承。
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注 《左传·昭公元年》
求子弟之贤而能业其家者,群玉是也。 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
10. 依次;次序。
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注 《国语·晋语四》
11. 既;已经。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史记·留侯世家》
仲翔始匿侍御史裴𫔍家,𫔍执以赴军,仲翔曰:“业不见容,当自求生,奈何反相噬邪?” 《新唐书·王涯传》
业为世间人,何处逃祸殃。 宋·文天祥·《五月十七夜大雨歌》
〔僧〕董修殿之役……鬻材鸠工,业有日矣。 清·褚人获·《坚瓠秘集·狡僧》
古文之失传,业五百年矣。 蒋湘南·《与田叔子论古文书》
12. 佛教语。梵文karman(羯磨)的意译。佛教谓业由身、口、意三处发动,分别称身业、口业、意业。业分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一般偏指恶业,孽。它决定在六道中的生死轮回。
上圣开宗,宜有次第,亦由佛戒杀人,为业最重也。 南朝 梁·沈约·《均圣论》
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 宋·张商英·《护法论》
这都是俺前生业,可着俺便今世当,莫不是曾烧着甚么断头香。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
业有满时,则债有还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这真说得令人觉得自己和别人都半文不值,治水除蝗,完全无益,倘要“或消自业,或淡他灾”,只好请班禅大师来求佛菩萨保佑了。 鲁迅·《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
13. 通“陧”。危;不安。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注 《诗·商颂·长发》
业注 《说文·丵部》
14. 见“業業”。
15. 见“業業”、“業峨”。
業 组词
常用词组
業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ɛ˥˧ 唐代读音 *ngiæp日语读音 WAZA SUDENI韩语罗马 EP现代韩语 업越南语 nghiệp
客家话 [梅县腔] ngiap8 [陆丰腔] gniap8 [东莞腔] ngiap8 [台湾四县腔] ngiap8 [客语拼音字汇] ngiab6 [海陆腔] ngiap8 [客英字典] ngiap8 [宝安腔] ngiap8 [沙头角腔] niap8粤语 jip6
近代音 疑母 車遮韻 入聲作去聲 業小空;中古音 疑母 業韻 入聲 業小韻 魚怯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怗部 ;王力系统:疑母 葉部 ;
業 字源字形
金文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