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bì 注音 ㄅㄧˋ 部首 女 部外 8总笔画 11 统一码 5A62笔顺 53132511312 |
婢 基本解释
时间: 2025-07-09 04:01:46
(1)名: 旧时有钱人家买来供役使的女孩子。
例词: 奴颜婢膝, 婢女, 婢仆, 奴婢
婢 详细解释
1. 女奴;使女。
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汉书·刑法志》
祖光禄少孤贫……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唐·韩愈·《寄卢仝》诗
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 《红楼梦》第四回
2. 对妇女戏侮之称。
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 《战国策·赵策三》
其夫拍手笑言:“咄,婢!我定得饼,不复与尔。” 《百喻经·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二娘夺骂曰:“猾婢!何时盗人履子去,怪道足冷冰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
3. 古代妇女的谦称。参见“婢子”。
婢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pi˥˧ 唐代读音 bhiɛ̌日语读音 HASHITAME韩语罗马 PI现代韩语 비越南语 tì
客家话 [梅县腔] pi1 bi1 [台湾四县腔] bi1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1 [海陆腔] bi1 pi6 [客英字典] bi3 pi5 [东莞腔] pi3 [宝安腔] bi1 [陆丰腔] bi1粤语 pei5潮州话 bi6
近代音 幫母 齊微韻 去聲 背小空;中古音 並母 紙韻 上聲 婢小韻 便俾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齊部 ;王力系统:並母 支部 ;
官话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婢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 說文 | 楷書 |
甲骨文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