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tàn 注音 ㄊㄢˋ 部首 欠 部外 11总笔画 15 统一码 6B4E笔顺 122125111343534 |
歎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27 14:07:16
笔画顺序















歎 详细解释
1. 吟哦;歌咏。
有二人焉,乘辂而歌,倚𫐐而听之,咏叹中雅,转运中律。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
弦超子野,叹过绵驹。 三国 魏·嵇康·《杂诗》
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注 《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
2. 赞美。
宾入大门而奏《肆夏》……卒爵而乐阙。孔子屡叹之。注 《礼记·郊特牲》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 《后汉书·孔融传》
3. 和唱。
《清庙》之歌,一唱而三叹也。注 《荀子·礼论》
叹,即和声也。 宋·朱熹·《诗·纲领》
4. 叹气;叹息。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诗·邶风·泉水》
叹者,伤也,息也。 汉·王逸·《九叹序》
5. 乐府诗体名。
荆王喟其长吟,楚妃叹而增悲。注 《文选·潘岳〈笙赋〉》
〔诗体〕又有以“叹”名者。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
歎 组词
常用词组
風木歎
歎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ʰĄn˥˧ 唐代读音 *tɑn tɑ̀n日语读音 NAGEKU韩语罗马 THAN现代韩语 탄越南语 thán
客家话 [梅县腔] tan5 [沙头角腔] tan5 [客英字典] tan5 [陆丰腔]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4 [台湾四县腔] tan5 [宝安腔] tan5 [海陆腔] tan5粤语 taan3
近代音 中古音 透母 翰韻 去聲 炭小韻 他旦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寒部 ;王力系统:透母 元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歎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 楷書 |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嘆
𣥁
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