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qià 注音 ㄑㄧㄚˋ 部首 氵 部外 6总笔画 9 基本区 6D3D笔顺 441341251 |
洽 笔画顺序









洽 基本解释
(1)形: 和睦;相互协调一致。
例词: 和洽, 融洽
(2)动: 商量;接洽。
例词: 洽谈, 接洽, 面洽
(3)形: 广博;周遍。
例词: 博洽多闻
洽 详细解释
1. 浸润;沾湿。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注 《书·大禹谟》
母视荣,即汗洽矣。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木工蔡荣》
是列圣之德泽,固深洽于人心。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陈侍御奏折》
2. 符合。
为酒为醴,蒸畀祖妣,以洽百礼。注 《诗·周颂·载芟》
尔须上顺帝心,下洽民望。 《女仙外史》第八回
盛宣怀任邮传部尚书,议借洋债,收干路为国有,所定条约章程不洽舆情。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
3. 通达。
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故民爱可洽于上也。注 《管子·国蓄》
萧渊藻是裙屐少年,未洽治务。 《魏书·邢峦传》
4. 周遍;广博。
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孟子·公孙丑上》
和气至,甘露降,德洽而众瑞凑。 汉·王充·《论衡·讲瑞》
〔《方言》〕真洽见之奇书,不刊之硕记也。 晋·郭璞·《方言序》
当时诸将一心,战守艰苦,威德洽而纪律严。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
5. 和谐;融洽。
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诗·大雅·江汉》
欢心孔洽,栋宇惟邻。 晋·陶潜·《答庞参军》诗
语言不洽,志意不通。 宋·司马光·《乞令皇子伴读官提举皇子左右人札子》
闽南与闽北人之感情颇不洽。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五八》
6. 商量;交换意见。参见“洽商”、“洽談”。
7. 通“給”。及;赶上。
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焊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 《商君书·兵守》
“洽”亦当为“给”,古字同声而通用也。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上下文异字同义例》
洽 组词
常用词组
洽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Ą˥˧ 日语读音 URUOSU AMANESHI韩语罗马 HUP现代韩语 흡
客家话 [海陆腔] giap7 hiap7 [客语拼音字汇] giab5 [宝安腔] giap7 [客英字典] giap7 [台湾四县腔] giap7 hiap7 [东莞腔] hap7 [梅县腔] giap7 hap8粤语 ap1 haap6 hap1 hap6
近代音 曉母 家麻韻 入聲作平聲 狎小空;中古音 匣母 洽韻 入聲 洽小韻 侯夾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合部 ;匣母 合部 ;見母 合部 ;王力系统:匣母 緝部 ;匣母 緝部 ;見母 緝部 ;
洽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