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yōu yòu āo 注音 ㄧㄡ ㄧㄡˋ ㄠ 部首 氵 部外 5总笔画 8 基本区 6CD1笔顺 44155453 |
泑 详细解释
1. 传说中山名。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釉山,神蓐收居之。注 《山海经·西山经》
2. 传说中水名。
〔崇吾之山〕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釉水。注 《山海经·西山经》
3. 古湖泊名。即今新疆罗布泊。
〔敦薨之水〕西流注于釉泽。 《山海经·北山经》
河水又东注于釉泽,即《经》所谓蒲昌海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
4. 同“釉”。
釉或作釉、釉、油等字,群书杂记亦多互见。 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四
卖花者顾媪,持一旧磁器求售,似笔洗而略浅,四周内外及底,皆有釉色。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为什么像他这样的人,有着这样一张瘦削脸……面容好像敷着一层青釉似的人,竟会被叫“老太婆”呢? 王西彦·《老太婆伯伯》
泑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ou˥; jou˥˧; ɑu˥ 日语读音 KUROI韩语罗马 YU现代韩语 유越南语 ao
客家话 [梅县腔] ju5粤语 jau2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幽韻 平聲 幽小韻 於虯切 三等 開口;影母 黝韻 上聲 黝小韻 於糾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蕭部 ;影母 蕭部 ;王力系统:影母 幽部 ;影母 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泑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 楷書 |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