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xiōng 注音 ㄒㄩㄥ 部首 氵 部外 6总笔画 9 基本区 6D36笔顺 441353452 |
洶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10-03 05:09:17
笔画顺序









洶 详细解释
1. 水波腾涌貌。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唐·杜甫·《水会渡》诗
2. 形容声音大;喧嚣。
悲台萧瑟石巃嵸,哀壑杈椰浩呼汹。 唐·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诗
3. 形容纷扰。参见“洶洶”、“洶怖”。
4. 形容气势盛大。参见“洶涌”、“洶猛”。
洶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ɕyŋ˥ 唐代读音 xiǒng日语读音 WAKU韩语罗马 HYUNG现代韩语 흉
客家话 [梅县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hiung3 [客英字典]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海陆腔] hiung1 hiung3粤语 hung1
近代音 曉母 東鍾韻 平聲陰 凶小空;曉母 東鍾韻 上聲 洶小空;中古音 曉母 鍾韻 平聲 胷小韻 許容切 三等 合口;曉母 腫韻 上聲 洶小韻 許拱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東部 ;王力系统:曉母 東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洶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 楷書 | 楷書 |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汹
𣶑
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