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shū 注音 ㄕㄨ 部首 木 部外 11总笔画 15 基本区 6A1E笔顺 123412512512515 |
樞 笔画顺序















樞 详细解释
1. 门的转轴或承轴之臼。 1 亦泛指转轴。
户枢免瑟。 《墨子·经说上》
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注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某蓬庐布衣,绳枢韦带。 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
无枢易拔,无轴易脱。 清·唐甄·《潜书·六善》
半弦弧不满圜半径者,以矢为枢,以半弦弧规之,成浑圜之小规。 清·阮元·《畴人传·戴震》
2. 主制动的机关。
琴氏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注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情与礼义,果一而二、二而一耶?何以能发能收,自制其枢耶?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四》
3. 中心;枢纽;关键。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注 《庄子·齐物论》
秦地天下枢,八方凑才贤。 南朝 宋·袁淑·《效曹子建〈白马篇〉》诗
今为变通易简计,移湖广埠岸,九江奏委总办大员专司其事,扼三省通道之枢,且为江督所节制之地。 清·魏源·《筹鹾篇》
故中国废兴之际,枢于中唐,诗赋亦由是不竞。 章炳麟·《辨诗》
4. 契机。
先主从之,权果辍计。注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5. 指国家政权或天子之位。 1 亦代指相位或宰辅、枢密使等。
朕秉箓御天,握枢临极。 《文选·王融〈策秀才文〉》
伏惟陛下应天受命,握纪登枢。 唐·陈子昂·《劝封禅表》
小人在列、为蠹则深。巨猾当枢,怀恶必大。 唐太宗·《赐刘洎自尽诏》
王嗣宗,太祖时以魁甲登第,多历外郡,晚方入朝。真宗时为副枢,以老辞位。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
然则杨嗣昌、陈新甲之议款是耶?曰: 是又不然……杨,陈,中枢也,枢臣不能举边防而议款,则将焉用彼枢。 清·全祖望·《明庄烈帝论》
6. 本原;原始。
经营四隅,还反于枢。注 《淮南子·原道》
次二事在枢,不咨不诹,丧其哲符。注 汉·扬雄·《太玄·事》
7. 通“摳”。提起。参见“樞户”。
8. 星名。 1 指北斗七星第一星。又称天枢。 2 指北极五星的纽星。
古之立国者,南望南斗,北戴枢星,彼安有朝夕哉! 《晏子春秋·杂下五》
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宋书·符瑞志》
色涵流渚之虹,影杂绕枢之电。 唐·常衮·《中书门下贺庆云见表》
北极,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 《晋书·天文志上》
星枢常不转,海岳自回环。 明·何景明·《昔游篇》诗
樞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u˥ 唐代读音 chio日语读音 TOBOSO KARAKURI韩语罗马 CHWU WU现代韩语 추越南语 xu
客家话 [客英字典]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梅县腔] ki1 [海陆腔] ki1 [东莞腔] ki1 [宝安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su1 [沙头角腔] ki1粤语 syu1
近代音 穿母 魚模韻 平聲陰 樞小空;中古音 穿昌母 虞韻 平聲 樞小韻 昌朱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侯部 ;影母 侯部 ;王力系统:昌母 侯部 ;影母 侯部 ;
樞 字源字形
說文 | 隸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