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shū 注音 ㄕㄨ 部首 曰 部外 6总笔画 10 基本区 66F8笔顺 5111212511 |
書 笔画顺序










書 详细解释
1. 书写;记录,记载。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易·系辞上》
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 卫人立晋。 《左传·隐公四年》
赪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史不绝书。 南朝 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又尝见康熙中某内监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握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 清·昭梿·《啸亭杂录·成王书法》
有一段话,我觉得很好,曾请曾秀苍同志书为小幅张贴座右。 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
2. 字;文字。
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荀子·解蔽》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史记·项羽本纪》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唐·杜甫·《客从》诗
字仅蝇头细书。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大字帖》
3. 字体;字形。
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 《汉书·艺文志》
古隶之书起于秦,省篆为隶。 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五
取过石碣看时,上面乃是龙章凤篆蝌蚪之书,人皆不识。 《水浒传》第七一回
4. 指六艺中的六书之学。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注 《周礼·地官·大司徒》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注 《礼记·内则》
臣得所管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及书、算、律等七馆学生沈周封等六百人状。 唐·韩愈·《请上尊号表》
5. 书法。 1 亦指书法作品。
自汉魏已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 唐·孙过庭·《书谱》
〔米元章《论书》: 〕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家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
唐孙过庭《书谱》,为历代论书名作之一。 朱建新·《〈孙过庭书谱笺证〉序例》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耶。”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晋书·王羲之传》
求书者坌集,竟日作字。 《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6.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论语·先进》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真宗听政之暇,唯务观书。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
钺喜再拜,即从濙入舟,至其舍,与数册书去。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黄叔扬传》
我的母亲姓黄……所读的书也似乎较爸爸读的稍多。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
7. 特指某一种专著,如占兆书、历书等。
乃卜三,一习吉。启龠见书,乃并是吉。注 《书·金縢》
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 汉·贾谊·《𫛳鸟赋》
丧马思开卦,占鸮懒发书。 唐·包佶·《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诗
8. 指盟辞。
至,则坎,用牲,加书,征之,而骋告公,曰:“大子将为乱,既与楚客盟矣。”注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书誓山河,启土开封。注 晋·陶潜·《命子》诗
9. 文书;文件。 1 又如: 证书;申请书。
太史秉书,由宾阶𬯀,御王册命。注 《书·顾命》
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注 《周礼·天官·序官》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注 《礼记·曲礼下》
张苍,阳武人也……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注 《汉书·张苍传》
10. 文体名。 1 用以铺叙国家典章制度。 2 用以陈述对政事的见解、意见。
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及班马著史,别裁书志……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说,名目虽异,体统不殊。 唐·刘知几·《史通·书志》
上书奏记,陈列便宜,皆欲辅政。今作书者,犹上书奏记,说发胸臆,文成手中,其实一也。夫上书谓之奏记,转易其名谓之书。 汉·王充·《论衡·对作》
书以言事,行上行下,平行往复,统谓之书。故二十九篇中,誓诰与命十居五六,皆曰书也。书者总言,析曰誓诰、曰命誓。命以上行下,诰则上下通行,意犹告也。平行用告,更不待言。古人事简,体无多制。周末用书更盛。 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
11. 指书信。
叔向诒子产书……复书曰: 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左传·昭公六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诗
过了两日,只见小厮回来,拿了一封书,交给小丫头拿进来。 《红楼梦》第八五回
12. 某些曲艺的通称。
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 《老残游记》第二回
新书我听得不多。 陈云·《关于评弹》
13. 指《尚书》。
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 《礼记·经解》
《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征圣》
《书》之为文,篇二十有九。体综为四: 一典,二谟,三誓,四诰。 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
14. 姓。明有书永琇。见《万姓统谱·鱼韵》。
書 组词
常用词组
書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u˥ 唐代读音 *shiu日语读音 KAKU FUMI韩语罗马 SE现代韩语 서越南语 thư
客家话 [东莞腔] su1 [海陆腔] shu1 [梅县腔] shu1 [沙头角腔] su1 [客英字典] shu1 [宝安腔] su1 [客语拼音字汇] su1 [陆丰腔] shu1 [台湾四县腔] su1粤语 syu1
近代音 審母 魚模韻 平聲陰 書小空;中古音 審書母 魚韻 平聲 書小韻 傷魚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模部 ;王力系统:書母 魚部 ;
書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