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乱 基本解释
[tiān xià dà luàn]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天下大乱 详细解释
[tiān xià dà luàn]
【解释】: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出自】:《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示例】:如今朝廷不明,~,天子昏昧,奸臣弄权,我等归顺宋公明,且居水泊。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
天下大乱 例句
(1)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人民不得安宁。
(2)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人民不得安宁。
(3) 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4) 那时天下大乱,各人都是朝不保夕,哪能管得了别人。
(5) 故主五运之说者,即便在天下大乱的分裂时期也非要寻出一个正统来传承德运。
(6)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少年时的司马懿即聪明多谋略,博学洽闻,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
(7) 董卓篡政,天下大乱,太平道死灰复燃,席卷天下,管亥震慑徐州。
(8) 后来,王子乔的儿子宗敬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于是避居太原。
(9) 当今朝廷主昏臣庸,丧德败行,以致天下大乱,叛乱频生,内忧外患比比皆是。
(10) 如今天下大乱,明朝已覆灭,清兵的势力,本来还未伸及至此。
(11) 在这片未知的异界大陆上,统治者大势已去,天下大乱,鬼怪纵横,百姓苦不聊生。
(12) 其次,它适值最佳的时机步人中土,其时中国正处在强大繁荣的汉代末期天下大乱的时期。
(13) 后来,王子乔的儿子宗敬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于是避居太原。
(14) 天下大乱,人心丧乱,战争的阴影,生命的滥杀,罪恶的深渊。
(15) 因为玉皇大帝害怕天下大乱,还是要让如来佛祖宽宏大度。
(16) 自建武政变起百余年间,天下大乱,名不聊生。
(17) 明末天下大乱,内忧外患,国力不断内耗,宦官意图篡政。
(18) 隐门虽然从不参与军政,但却不能坐视天下大乱,苍生涂炭而不管。
(19) 今天下大乱,人人皆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者焉。
(20) 若此时有人开门揖盗,天下大乱,必然生灵涂炭。
(21) 是时,炀帝无道,天下大乱,揭竿起义者不可胜计。
天下大乱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天灾人祸 [tiān zāi rén huò]
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四海鼎沸 [sì hǎi dǐng fèi]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天下鼎沸 [tiān xià dǐng fèi]
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
兵连祸结 [bīng lián huò jié]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反义词
天下太平 [tiān xià tài píng]
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天下大治 [tiān xià dà zhì]
指国泰民安
风不鸣条 [fēng bù míng tiáo]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天成地平 [tiān chéng dì píng]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