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成语 英汉词典
 
全站
导航
字典 成语 英汉词典
昭然若揭

成语 昭然若揭

拼音 [zhāo rán ruò jiē]

解释 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处 《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时间 2025-08-13 05:28:30

昭然若揭 基本解释

[zhāo rán ruò jiē]

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昭然若揭 详细解释

    [zhāo rán ruò jiē]

    【解释】: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自】:《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示例】: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昭然若揭 例句

(1) 纵观中国历史,文明发达之迹,昭然若揭。

(2) 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昭然若揭。

昭然若揭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显而易见 [xiǎn ér yì jiàn]

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一望而知 [yī wàng ér zhī]

一看就明白。

彰明较著 [zhāng míng jiào zhù]

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众目昭彰 [zhòng mù zhāo zhāng]

昭彰:明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反义词


真伪莫辨 [zhēn wěi mò biàn]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昭然若揭 成语接龙

昭然若揭揭竿而起起居无时时不再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善门难开开合自如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知人知面不知心心花怒放放长线钓大鱼鱼目混珠珠还合浦
雪泥鸿爪是什么意思
雪泥鸿爪是什么意思
雪泥鸿爪的意思是xuě ní hóng zhǎo 【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出自】: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示例】:~,惟留一幅悲怆之影于吾汉族历史之中,良可慨已。 ◎清·陶宗佑《中国文学之概观》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查看完整内容
[08-13]
昭然若揭是什么意思
昭然若揭是什么意思
昭然若揭的意思是zhāo rán ruò jiē 【解释】: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自】:《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示例】: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完整内容
[08-13]
欲火焚身是什么意思
欲火焚身是什么意思
欲火焚身的拼音是[yù huǒ fén shēn],解释是欲望就像大火灼烧身体一样痛苦,难以自拔。
查看完整内容
[08-13]
笔墨纸砚是什么意思
笔墨纸砚是什么意思
笔墨纸砚的拼音是[bǐ mò zhǐ yàn],解释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 出处是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6回:“就叫家人将带来的笔墨纸砚分在各人面前,大家做诗。”
查看完整内容
[08-12]
严丝合缝是什么意思
严丝合缝是什么意思
严丝合缝的意思是yán sī hé fèng 【解释】:指缝隙严密闭合。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来。”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指缝隙严密闭合
查看完整内容
[08-12]
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
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
顺其自然的拼音是[shùn qí zì rán],解释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 出处是丰子恺《自然》:“只要是顺其自然的天性而动,都是美的姿态的所有者,都可以礼赞。”
查看完整内容
[08-12]
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
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
焚膏继晷的意思是fén gāo jì guǐ 【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示例】: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以致损明。 ◎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查看完整内容
[08-12]
夜郎自大是什么意思
夜郎自大是什么意思
夜郎自大的意思是yè láng zì dà 【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示例】:驾炮车之狂云,遂以~。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完整内容
[08-12]
  • Copyright © 2009-2024 www.mytentv.com 汉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4018624号-1
  • 汉词,中小学生必上的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邮箱:xhy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