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成语 英汉词典
 
全站
导航
字典 成语 英汉词典
不时之需

成语 不时之需

拼音 [bù shí zhī xū]

解释 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出处 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时间 2025-10-16 20:41:16

不时之需 基本解释

[bù shí zhī xū]

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不时之需 详细解释

    [bù shí zhī xū]

    【解释】: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示例】: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

不时之需 例句

(1) 他不吸烟,家里放着香烟是为了款待客人,以备不时之需。

(2) 夏天出门最好带把雨伞,以备不时之需。

(3) 要有充分的商品储备,以应不时之需,这样,人心才会安定。

(4) 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5) 先养兵蓄锐,亦应不时之需。

(6) 把那计划收起来并存着以防不时之需。

(7) 带个备用轮胎去,以备不时之需.

(8) 已还住房贷款本金在您需要时可随时再借解决您不时之需.

(9) 您可以在您的爱车里放一个小急救箱来保护您宠物的安全,以备不时之需。

(10) 另外还要带上桶盖密封圈、湿麻袋、少量沙子,以及专用扳手、干粉灭火器等,以备不时之需

不时之需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备而不用 [bèi ér bù yòng]

准备好了,以备急用,眼下暂存不用。

不时之须 [bù shí zhī xū]

不时之需。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反义词


一定之规 [yī dìng zhī guī]

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不时之需 成语接龙

不时之需需沙出穴穴处知雨雨打梨花花枝招展展转反侧侧足而立立场不稳稳如泰山山水相连连理分枝枝叶扶疏疏不间亲亲如骨肉肉麻当有趣趣舍有时时不再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善门难开开合自如
仓皇出逃是什么意思
仓皇出逃是什么意思
仓皇出逃的意思是cāng huáng chū táo 【解释】: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出自】:南唐·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离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查看完整内容
[10-17]
才德兼备是什么意思
才德兼备是什么意思
才德兼备的意思是cái dé jiān bèi 【解释】: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出自】: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示例】: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 【语法】:主谓式;在谓语;含褒义
查看完整内容
[10-17]
布被瓦器是什么意思
布被瓦器是什么意思
布被瓦器的意思是bù bèi wǎ qì 【解释】: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出自】:《後汉书·王良传》:“﹝ 王良 ﹞在位恭儉,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 晋 袁宏 《後汉纪·光武帝纪六》:“上幸其府,見 秉 布被瓦器,食則魚飡,歎曰:‘雖 楚 之二 龔 不能過也。’”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生活俭朴
查看完整内容
[10-17]
不为已甚是什么意思
不为已甚是什么意思
不为已甚的意思是bù wéi yǐ shèn 【解释】: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示例】:那家人听了,倒道南令本~,不过大吏过严罢了。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六回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比喻不要太过分
查看完整内容
[10-16]
不时之需是什么意思
不时之需是什么意思
不时之需的意思是bù shí zhī xū 【解释】: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示例】: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
查看完整内容
[10-16]
不期而然是什么意思
不期而然是什么意思
不期而然的意思是bù qī ér rán 【解释】: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 【出自】:宋·郑樵《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盖磁石取铁,以气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示例】:名山大川之间,赤县神州之外,无远勿届,不期而然。 ◎清·吴研人《糊涂世界·序》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状语;形容意想不到的事
查看完整内容
[10-16]
不名一钱是什么意思
不名一钱是什么意思
不名一钱的意思是bù míng yī qián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自】:《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汉·王充《论衡·骨相》:“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示例】:他自己是~的,如何去得,惟有向亲朋借贷。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很贫穷
查看完整内容
[10-16]
不齿于人是什么意思
不齿于人是什么意思
不齿于人的意思是bù chǐ yú rén 【解释】:齿:象牙齿一样排列。不能列于人类。指被人看不起。 【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示例】:燕人马植,本辽大族,仕至光禄卿,行污而内乱,~。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徽宗政和元年》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指被人看不起
查看完整内容
[10-16]
  • Copyright © 2009-2024 www.mytentv.com 汉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4018624号-1
  • 汉词,中小学生必上的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邮箱:xhy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