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nuó 注音 ㄋㄨㄛˊ 部首 亻 部外 19总笔画 21 基本区 513A笔顺 321221251113432411121 |
儺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5-02 18:30:04
笔画顺序





















儺 详细解释
1. 行动有节奏。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注 《诗·卫风·竹竿》
2. 见“猗儺”。
3. 古代的一种风俗,迎神以驱逐疫鬼。傩礼一年数次,大傩在腊日前举行。 1 亦指傩礼中戴面具作驱傩表演的人。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论语·乡党》
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注 《吕氏春秋·季冬纪》
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注 《后汉书·礼仪志中》
事前十日,大常卿并诸官于本寺先阅傩,并遍阅诸乐。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驱傩》
市井迎傩,以锣鼓遍至人家,乞求利市。 宋·周密·《武林旧事·岁晚节物》
我惭贱丈夫,岂异带面傩。 宋·梅尧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诗
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命傩入,先令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公振袂一挥,伏卒齐出,尽擒之。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三引宋欧阳修《归田录》
儺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nuo˧˥ 日语读音 ONIYARAI韩语罗马 NA现代韩语 나
客家话 [海陆腔] no2 [梅县腔] no2 [台湾四县腔] no2 [客英字典] no2粤语 no4潮州话 娜窝5(挪)
近代音 泥母 歌戈韻 平聲陽 梛小空;中古音 泥母 歌韻 平聲 那小韻 諾何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歌部 ;王力系统:泥母 歌部 ;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儺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 楷書 |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傩
𠉗
𠹈
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