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tuán 注音 ㄊㄨㄢˊ 部首 扌 部外 11总笔画 14 统一码 6476笔顺 12112511214124 |
摶 笔画顺序














摶 详细解释
1. 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
希鹏举以抟天,蹶青云而奋羽。 三国 魏·曹植·《玄畅赋》
山禽哺雏半欲抟,坐想葛帔临风湍。 宋·沈辽·《枣花寒》诗
谁知道困新丰时运蹇,因此上阻泥涂名未显,因此上望云霄翮未抟。 明·杨珽·《龙膏记·传情》
2. 捏之成团。 1 参见“摶飯”。
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 汉·枚乘·《七发》
衣龙绡之衣,一袭无一二两,抟之不盈一握。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
我是个中年人了,那里敌得过你们年青太太们,一身像奶酥抟成的。 沈从文·《绅士的太太》
3. 聚集。
夫令,不高不行,不抟不听。注 《管子·霸言》
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抟也。 《商君书·农战》
吴凤梧只抟了一千人不到,也退回到新津县城,帮同周鸿勋死守。 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七章
4. 圆。
凡相杆,欲生而抟。注 《周礼·考工记·矢人》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注 《楚辞·九章·橘颂》
得时之黍,芒茎而徼下,穗芒以长,抟米而薄糠。注 《吕氏春秋·审时》
5. 持;凭借。
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注 《文选·贾谊〈𫛳鸟赋〉》
谡然见松鼯,抟树向人立。 清·吴伟业·《松鼠》诗
6. 通“剸”。裁决。参见“摶才”。
摶 组词
常用词组
摶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ʰuan˧˥ 唐代读音 dhuɑn日语读音 MARUI
客家话 [陆丰腔] ton3 [客英字典] ton2 [海陆腔] ton2 [梅县腔] ton2 [台湾四县腔] ton2粤语 tyun4
近代音 透母 桓歡韻 平聲陽 團小空;中古音 定母 桓韻 平聲 團小韻 度官切 一等 合口;澄母 獮韻 上聲 篆小韻 持兖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寒部 ;定母 寒部 ;王力系统:定母 元部 ;定母 元部 ;
摶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