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zǎn 注音 ㄗㄢˇ 部首 亻 部外 19总笔画 21 基本区 5139笔顺 323121353121352511134 |
儹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5-02 17:44:29
笔画顺序





















儹 详细解释
1. 汇聚;积聚。
莫不浸仁沐义注 《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
只落得一天怨气心中儹,空教我趋前退后两三番。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
儹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 元·乔吉·《山坡羊·冬日写怀》曲
2. 通“趲”。加快;赶快。
白发近年见,十中三两茎。半因愁儹出,多为病添成。 金·桑之维·《白发》诗
西门庆道:“……我如今先拿十两银子,替他打半副头面簪镮之类。”月娘道:“上紧儹做去正好。” 《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
迩来天气晴霁,亟应乘时儹修完固,以资捍御,未便稍事延误。 清·林则徐·《札苏藩司儹修宝山海塘工程并查报各项款数》
儹 组词
常用词组
儹钱儹那儹积儹运儹造儹办儹催一儹劲
儹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sĄn˨˩˦ 日语读音 ATSUMERU ATSUMARU韩语罗马 CHAN现代韩语 찬
客家话 [海陆腔] zan5 [梅县腔] zan3 [台湾四县腔] zan5 [客英字典] zan3粤语 zaan2 zyun2
近代音 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寒部 ;王力系统:精母 元部 ;
官话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儹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 楷書 |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儧
攅
攢
櫕
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