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yǎn 注音 ㄧㄢˇ 部首 扌 部外 9总笔画 12 统一码 63DC笔顺 121341251132 |
揜 笔画顺序












揜 详细解释
1. 捕取;袭取。
车轨尘,马候蹄,掩禽旅。注 《谷梁传·昭公八年》
曳文狐,掩狡兔;捎鹔𮭪,拂振鹭。 三国 魏·曹植·《七启》
掩代偃齐,分韩裂赵。 北周·庾信·《齐王进白兔表》
巡抚下上变者于狱,檄按察使督府都司以三百人驰掩之。 清·恽敬·《书山东知县事》
2. 夺去。
怯者夜见立表,以为鬼也;见寝石,以为虎也。惧掩其气也。注 《淮南子·泛论》
3. 困迫;急迫。
君子慎比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注 《礼记·表记》
率乎直指,掩乎反乡。注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4. 承袭。参见“揜迹”。
5. 遮没;遮蔽;掩盖。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礼记·大学》
获若雨兽,掩草蔽地。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清宫而迎天子,庶人服而请罪有司,虽有大过,犹将掩焉,如公则谁敢议! 唐·韩愈·《董公行状》
大将军胡奋女泣叫不伏系臂,左右掩其口。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
日食,月掩日也;月食,地掩月也。 清·顾炎武·《日知录·日食》
6. 蒙蔽。
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史记·苏秦列传》
7. 藏匿。
台上年年掩翠娥,台前高树夹漳河。 唐·罗隐·《邺城》诗
8. 意钱之属。博戏的一种。
安丘懿侯张说玄孙……坐入上林谋盗鹿,又搏掩,完为城旦。注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9. 通“奄”。大。
掩讨逆节,折冲四海。注 《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
10. 通“弇”。相同;相抵。
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注 《荀子·富国》
所取州县公使银且二十万,州县力匮,则盗正帑应征索,而岁稽其上供之数,以后岁所供掩之。 清·恽敬·《浙江分巡李公墓表》
揜 组词
常用词组
揜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Ąn˨˩˦ 日语读音 TORU韩语罗马 AM EM
客家话 [梅县腔] jam3 [海陆腔] ram5 [客英字典] jam3 [台湾四县腔] jam5粤语 jim2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敢韻 上聲 埯小韻 烏敢切 一等 開口;影母 琰韻 上聲 奄小韻 衣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添部 ;王力系统:影母 談部 ;
揜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