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xué 注音 ㄒㄩㄝˊ 部首 子 部外 13总笔画 16 基本区 5B78笔顺 3211343451145521 |
學 笔画顺序
















學 详细解释
1. 学习。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注 《诗·周颂·敬之》
才高好事,勤学不舍。 汉·王充·《论衡·定贤》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宋·陆游·《示子遹》诗
这些日子,〔她〕正跟着我学中国文字。 冰心·《寄小读者》十五
2. 学习的人。
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前、或后,胡为乎其不可同至也。”注 《荀子·修身》
置博士之职,而著录之生若云;开集雅之馆,而款关之学如市。 南朝 梁·陆硾·《石阙铭》
子程子曰: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宋·朱熹·《大学章句题解》
郑君康成……著书满家,从学盈万。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
3. 效法;模仿。
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 《墨子·贵义》
是犹美西施而学其颦眉。 《晋书·隐逸传·戴逵》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唐·杜甫·《北征》诗
痴儿计拙真可笑,布被蒙头学猫叫。 明·龚诩·《饥鼠行》
4. 描画;书写。
写云图气,学灵状仙。 南朝 梁·江淹·《空青赋》
宝帐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 唐·李适·《人日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诗
鱼子封笺短,蝇头学字真。 唐·吴融·《倒次元韵》
5. 如;象。
如圭信非玷,学月但为轮。 南朝 梁·何逊·《与虞记室诸人咏扇》
池如明镜月华开,山学香炉云气来。 唐·张说·《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酒醒梦觉日将午,蜂学远山风雨来。 元·刘因·《夏日》诗
竹根草叶垂书带,苔面蜗涎学篆文。 明·刘基·《次韵和王文明漫兴》之四
6. 学校。
𫢉(余)佳即朕小学。注 《两周金文辞大系·令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礼记·学记》
总矿之年,必先入学。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
学中诸生日与嬉戏,爱同骨肉。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7. 学科。
算术亦是六艺要事……江南此学殊少,惟范阳祖暅精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
又有律学以议刑制,算学以穷九九。 宋·周邦彦·《汴都赋》
真宗称其才,长于史学。 《宋史·杨亿传》
律学专门自可疑,更从报施论心期。干戈留在三章法,松菊归来两鬓丝。 元·刘因·《赠赵丈八十寿诗》
8. 学问。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臣本非长才,又乏敏识,学不能通达经训,文不足缘饰吏事。 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
古人为学,自少至老,只是一路,所以有成。 清·陈确·《大学辨》
六朝三唐,数百年之中,志高行洁,学渊识拔之士,悉相率而入于佛教之范围。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
9. 学说。
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庄子·天下》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乃研精而究其理。 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
北方知有程朱之学,自复始。 《元史·儒林传·赵复》
〔郑思肖〕晚岁究性命之学。 明·陶宗仪·《辍耕录·狷洁》
10. 学派。
世之显学,儒、墨也。 《韩非子·显学》
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谊略同,惟京氏为异……繇是《易》有京氏之学。 《汉书·儒林传·京房》
淳熙中尚苏氏,文多宏放;绍熙尚程氏,曰洛学。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
11. 注释阐述。
何休注《公羊传》云“何休学”。 晋·张华·《博物志》卷四
学者,言为此经之学,即注述之意。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春秋公羊音义》
12. 述说;诉说。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 唐·陆龟蒙·《渔具·背蓬》诗
红娇翠弱,春寒睡起慵匀掠。些儿心事谁能学。 宋·沈端节·《醉落魄》词
相思满腹对谁学。 元·商道·《新水令》套曲
你就学与他,我也不怕他。 《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
情郎小哥哥,有句话儿向你学。 清·《鼓子曲钞·情儿也不薄》
香草说她先回家核计好,咱们再托人对她的爹妈学。 《小女婿》
13. 通“鷽”。参见“學鳩”。
14. 通“礐”。参见“學學”。
學 组词
常用词组
學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ɕyɛ˧˥ 唐代读音 *hak日语读音 MANABU韩语罗马 HAK现代韩语 학越南语 học
客家话 [客英字典] hok8 [客语拼音字汇] hog6 [梅县腔] hok8 [台湾四县腔] hok8 [沙头角腔] hok8 [宝安腔] hok8 [陆丰腔] hok8 [东莞腔] hok8 [海陆腔] hok8粤语 hok6
近代音 曉母 蕭豪韻 入聲作平聲 學小空;曉母 歌戈韻 入聲作平聲 學小空;中古音 匣母 覺韻 入聲 學小韻 胡覺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沃部 ;王力系统:匣母 覺部 ;
學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隸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