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jiān 注音 ㄐㄧㄢ 部首 火 部外 12总笔画 16 基本区 71B8笔顺 4334153515352511 |
熸 详细解释
1. 熄灭。
楚师熸注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太阳出而爝火熸,正音作而众乐废。 元·阿鲁图·《进金史表》
2. 消遁;消失。
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城其西北而守之,宵熸。注 《左传·定公十年》
吾卜战而熸。 汉·刘向·《说苑·权谋》
阴气积,阳明熸。注 北周·卫元嵩·《元包经·仲阳》
不三十年间,诸子光焰皆熸。 林纾·《慎宜轩文集序》
3. 战败;覆没。
晋人从之,楚师大败,王夷师熸。注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盖乃赵壁拔帜之机,官渡熸师之日,至于鹊浦投戈,实兴世用奇之力也。 《宋书·张兴世等传论》
穷兵事北狄,三载熸其师。 章炳麟·《东夷诗》
4. 失陷。
山东之威海亦熸于倭。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及甲午之役,台湾熸,辽东陷,而我国实力显然暴露。 陈彦彬·《论收回利权之宜有根本解决》
5. 终尽。
亦小夷气数未熸,天姑少延之欤?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
熸 组词
常用词组
熸煽熸灰熸燧毁熸熸然熸亡熸灭宵熸熸炮龟熸
熸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iæn˥
粤语 zim1
近代音 中古音 精母 鹽韻 平聲 尖小韻 子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覃部 ;王力系统:精母 侵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熸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CHN
TPE
HKG
异体字
𤍖
𤏖
𤒯
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