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shí shè 注音 ㄕˊ ㄕㄜˋ 部首 扌 部外 6总笔画 9 统一码 62FE笔顺 121341251 |
拾 笔画顺序









拾 基本解释
(1)动: 把地上的东西拿起来;捡起。
例词: 拾金不昧, 拾荒, 拾柴
例句: 他, 拾, 金不昧的行为令失主大为感动。
(2)动: 收拾。
例句: 他吃完饭后,将厨房收, 拾, 得干干净净。
(3)数: ”的大写。
拾 详细解释
1. 捡取。
是君子之所弃,而愚者拾以为己宝。 《荀子·正名》
拾暴秦之敝,追亡周之鹿。 汉·刘陶·《上疏陈事》
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雨霁,行滩上,得一蚌颇大。偶拾视之,其中有龙蟠之迹宛然,鳞鬣爪角悉具。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鲁迅·《野草·风筝》
2. 抓;捉。
俯而拾虱,视不见地。 北齐·刘昼·《新论·观量》
这班光棍正奸得好,被快手拾着了,来报了官。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3. 收敛;收拾。
将欲拾之,必古(固)张之。 汉·《老子·道经》
灌夫乃拾其过,而出妻,令归二浙。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
前刺史坐罪下狱,吏有幸于刺史者,拾不法事告城,欲自脱,城辄榜杀之。 《新唐书·卓行传·阳城》
4. 整治;惩治。参见“拾掇”。
5. 射鞲。古代射箭时用的皮制护袖。
野外军中无挚,以缨、拾、矢可也。注 《礼记·曲礼下》
凡射用韬左臂以利弦者,韦为之,一谓之捍,一谓之拾,一谓之遂,一物而三名也。 清·虞兆湰·《天香楼偶得·捍、拾、遂》
6. 钻;撞。
〔宋惠莲〕一头拾到屋里,直睡到日沈西。 《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
季春江出其不意,望着晁思才心坎上一头拾将去,把个晁思才拾了个仰百叉。 《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
〔何玉凤〕把太太的腰胯抱住,果然一头拾在怀里,叫了声:“我那嫡嫡亲亲的娘啊!”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7. 数词。“十”的大写。
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柒捌万贯。 唐·白居易·《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
8. 见“拾襲”。
拾 组词
常用词组
拾 近反义词
反义词
丢 [ diū ]
扔 [ rēng ]
拾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ʅ˧˥; ʂɤ˥˧ 唐代读音 zhip日语读音 HIROU TOO韩语罗马 SUP SIP现代韩语 습 십越南语 thập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sib6 [宝安腔] sip8 [客英字典] ship8 [陆丰腔] ship8 [梅县腔] ship8 [海陆腔] ship8 [台湾四县腔] siip8 [沙头角腔] sip8 [东莞腔] sip8粤语 sap6潮州话 sib8 zab8(sîp tsâp) [澄海]sig8 zag8
近代音 審母 齊微韻 入聲作平聲陽 實小空;中古音 禪母 緝韻 入聲 十小韻 是執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合部 ;溪母 合部 ;定母 合部 ;王力系统:船母 緝部 ;羣母 緝部 ;禪母 緝部 ;
拾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