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hāi 注音 ㄏㄞ 部首 口 部外 5总笔画 8 基本区 548D笔顺 25154251 |
咍 笔画顺序








咍 基本解释
(1)动: 讥笑。
(2)动: 欢笑;喜悦。
例词: 欢咍
(3)古同“咳(hāi)”。: 表示惊奇或惋惜。
咍 详细解释
1. 嗤笑;讥笑。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 《楚辞·九章·惜诵》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唐·李白·《相和歌辞·梁甫吟》
看尽人情物态,冷眼只堪咍。 宋·张元干·《八声甘州·西湖有感》词
挟腐鼠以咍鸾兮,毕四周其焉薄。 清·陈梦雷·《抒哀赋》
2. 欢乐;欢笑。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唐·韩愈·《感春》诗之四
璘甚陋,裴公戏之曰:“赵公本不丑,孩抱时,乳母怜惜,往往抚弄云:‘作丑子,作丑子。’因此一定。”赵公大咍。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
相与语……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以欢。 清·龚自珍·《送夏进士序》
3. 叹词。表示惊异、感叹等。
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
卖了肩头一担柴,咍,酒钱怀内揣。 元·吴弘道·《金字经》曲
咍!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佟客》
4. 助词。元明戏曲中和声用字,起加强乐曲节奏的作用。
猛见了荡地惊天女俊才,咍也么咍,来俺里来。 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
咍 组词
常用词组
咍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xĄi˥ 唐代读音 xəi日语读音 WARAHU YOROKOBU韩语罗马 HAY现代韩语 해越南语 hay
客家话 [梅县腔] j1 [台湾四县腔] toi2 ji2 [客英字典] ji1 [海陆腔] toi2 ri2粤语 hoi1潮州话 hai1
近代音 透母 皆來韻 平聲陰 臺小空;中古音 曉母 咍韻 平聲 咍小韻 呼來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咍部 ;王力系统:曉母 之部 ;
咍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