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xún 注音 ㄒㄩㄣˊ 部首 火 部外 12总笔画 16 基本区 71D6笔顺 4334511121251124 |
燖 详细解释
1. 将肉放在热汤中使之半熟。亦泛指煮肉。
肤鲜鱼鲜腊。注 《仪礼·聘礼》
祭礼有腥、𬊈、熟三献……或谓鬼神嗜腥、𬊈。 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
2. 燖毛。
又有温水,冬夏常热,其源可𬊈鸡豚。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若水》
安能长鱼鳖,仅可𬊈狐兔。 宋·苏轼·《咏汤泉》
青州冯中堂家,杀一豕,𬊈去毛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秦桧》
3. 同“燂”。烤。
八片尖裁浪作球,火中𬊈了水中揉。 唐·归氏子·《答日休皮字诗》
招亡奴盗取人牛马,亲视烹𬊈,召所幸厮养共食之。 《新唐书·常山王承乾传》
〔盗〕贿狱吏饮酒,得攜物出入,禁稍疏,遂藏斧𬊈鹅中,内之。 清·毛奇龄·《后鉴录》卷一
燖 组词
常用词组
燖温炰燖燖毛烹燖炮燖燖剥燖绎
燖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ɕyn˧˥ 日语读音 NIRU韩语罗马 SIM现代韩语 심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cim2 [客英字典] cim2 ciam2 [海陆腔] cim2 [梅县腔] cim2粤语 cam4
近代音 心母 侵尋韻 平聲陽 尋小空;心母 廉纖韻 平聲陽 撏小空;中古音 邪母 鹽韻 平聲 燅小韻 徐鹽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覃部 ;王力系统:邪母 侵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燖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燂」。
說文 | 楷書 |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CHN
TPE
HKG
JPN
异体字
燂
燅
爓
𤍙
𤎢
𤏝
𤑩
𤑶
𥪷
𦢨
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