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chà 注音 ㄔㄚˋ 部首 山 部外 4总笔画 7 统一码 5C94笔顺 3453252 |
岔 笔画顺序







岔 基本解释
(1)名: 山河、道路等分支的地方;由主干分出来的(山脉、河流或道路)。
例词: 岔道
例句: 你在前面的, 岔, 道处向左拐一下就到了。
(2)动: 离开原来的方向偏向一边儿。
(3)动: 打断别人说话或转移话题。
例词: 打岔
例句: 你别打, 岔, ,好好听我把话说完。
(4)动: 把时间、地点等错开,防止冲突。
(5)名: 事故;差错。
岔 详细解释
1. 山脉分歧的地方。 1 亦指道路分歧的地方。
山岐曰岔,水岐曰汊。 清·方以智·《通雅·谚原》
二人出得店门,离了村镇,又行不过五七里,到了一个三岔路口。 《水浒传》第六回
如遇途中有三叉路口或二岔歧路,日间固能易过,夜间实恐难认,必须审明此条路是往那方去的。 《太平天国·行军总要》
2. 错;差错。
恐怕他说岔了话,向前把他拉过一边。 《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
这话岔了,方才我见你妈出去,我才关门。 《红楼梦》第六一回
三个人就急急忙忙奔了西渔村,谁想艾和尚胡里胡涂,又把地点记岔了。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3. 指身体某一部分的官能失常。 1 参见“岔氣”。
紫鹃道:“没有什么。”说着这句话时,心中一酸,那眼泪直流下来,声儿早已岔了。 《红楼梦》第八二回
那骡子见那铃铛满地乱滚,又一眼岔,他便一踅头,顺着黑风岗的山根儿跑了下去。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
东阳听完这一套,笑得把黄牙板全露出来,几乎岔了气。 老舍·《四世同堂》二九
4. 转移话题。 1 亦指话头;话碴儿。
袭人见他说话造次,连忙岔道:“妈妈,你乏了,坐坐吃茶罢。” 《红楼梦》第八二回
“什么人叫你们要拖垮人家的老公呢?”班长随又嘻皮笑脸岔了一句。 沙汀·《一个秋天的晚上》
当公子说的时节,便不肯用话打他的岔,默默凝神静气听去。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
油坊亲家脸上的皮肉还是一点儿不动。“我哪儿来的这么多现钱……”可是廉大爷不答岔。 张天翼·《儿女们》
5. 犹叉。分开成叉形。
只见珍哥猱着头,上穿一件油绿绫机小夹袄……下面岔着绿䌷夹裤。 《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
师长立刻从洞子里走出去,岔开脚步问:“在哪个阵地前面拉死尸呀?”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
岔 组词
常用词组
岔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ɑ˥˧ 日语读音 MACHIGAU KUICHIGAU韩语罗马 CHA现代韩语 차
客家话 [梅县腔] ca1 [台湾四县腔] ca5 [客语拼音字汇] ca4 [宝安腔] ca5 (ca1) [客英字典] ca1 ca5 [海陆腔] ca5 [东莞腔] ca5粤语 caa1 caa3潮州话 ca1
岔 字源字形
重定向至「叉」。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