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è 注音 ㄜˋ 部首 户 部外 1总笔画 5 基本区 6239笔顺 45135 |
戹 详细解释
1. 险要之处。
厄,隘也。 《说文·户部》
于是驱麋鹿之大群,入穷谷之峻厄。 三国 魏·贾岱宗·《大狗赋》
2. 受困;为难。
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孟子·尽心下》
阏氏乃说冒顿曰:“今得汉地,犹不能居,且两主不相厄。”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相如所以屈廉颇,两贤不相厄。 明·《鸣凤记·二相争朝》
胄也厄贤,赵魏弗由。 王闿运·《衡阳县志序》
3. 穷困;灾难。后作“厄”。
吏民有振救饥民免其厄者,具举以闻。 《汉书·武帝纪》
我厄在吴国,忌在酉年,今恐不免。 《北史·崔子侃传》
智可以综万物之变而不诡,义可以拯生民之厄而不伐。 明·方孝孺·《娱静楼记》
戹 组词
常用词组
戹祸难戹戹会戹年相戹闭戹灾戹戹屯乏戹艰戹戹辱危戹穷戹困戹戹苦戹运饥戹戹困
戹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ɤ˥˧ 日语读音 SEMAI韩语罗马 AYK现代韩语 액
客家话 [客英字典] ak8 [陆丰腔] ak7 [台湾四县腔] ak8 [海陆腔] ak8粤语 ak1潮州话 êh4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麥韻 入聲 戹小韻 於革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錫部 ;王力系统:影母 錫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戹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金文 | 楚系簡帛 | 秦系簡牘 | 說文 | 楷書 |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厄
軛